年号 |
纪年 |
庙号 |
名字 |
即位时间 |
即位年龄 | 在位 年数 |
死时 年龄 |
世系 |
备注 |
黄武 | 公元222 | 太祖 | 孙权 | 229 | 48 | 24 | 71 | 吴郡富春县(今浙江富阳)人。孙坚次子,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。任长沙太守,封破虏将军。兄长孙策,为讨逆将军,封吴侯。 | 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四月初四,孙策遇刺身亡,时年二十六岁。临死前对孙权说:“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”,又说:“中国方乱,夫以吴、越之众,三江之固,足以观成败,公等善相吾弟。举江东之众,决机于两阵之间,与天下争衡,卿不如我。举贤任能,各尽其心,以保江东,我不如卿。”孙权继位为讨逆将军,正式统治江东地区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孙权起兵西进,收服甘宁,围剿灭了黄祖。 同年七月,汉丞相曹操南下,豫州牧刘备大败,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,直意要取下东吴。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,主战以鲁肃为首,主和以张昭为首。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,但孙权却有意一战。此时,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军师诸葛亮,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。周瑜及时返回,说明投降曹操的种种弊端,说明战有望获胜。孙权果断决定,以周瑜为主帅,出兵三江口,与曹操决战,大破曹操。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。赤壁战后,孙权为联合刘备,将其妹孙夫人嫁给刘备。后又从鲁肃之计,将荆州借给刘备。后刘备取川成功,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,刘备不从。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。后孙权出战合淝,被张辽击败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魏吴大战于濡须口,双方均不能获胜。濡须口之战后,孙权与曹操和睦,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,共伐关羽。 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关羽攻打樊城,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。吕蒙用“白衣渡江”之计取下荆州,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,孙权将关羽杀害,并将头颅送给曹操,被封为南昌侯。延康元年(220年)十月,曹丕代汉称帝,改元黄初。黄初二年(221年),刘备称帝,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,名曰为关羽报仇,实为争夺荆州。孙权果断任命40岁的将领陆逊为大都督,迎战刘备。陆逊在彝陵用“火烧连营”之计大破刘备。黄初三年(222年),孙权自封为吴王,定都于武昌(今湖北省鄂州市),建元黄武(即黄初、章武合称)。黄武二年(223年),刘备驾崩于白帝城,享年63岁。诸葛亮为了北伐,派邓芝过江讲和。孙权与蜀汉联盟,共伐曹魏。黄武三年(224年),曹丕大军攻打东吴。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,将曹丕烧成重伤。黄武五年(226年)五月,曹丕驾崩,享年40岁。孙权趁机率大军攻打江夏,太守文聘败退而逃。黄武八年(229年),孙权自称吴国皇帝,改国号大吴,改元黄龙。东吴王朝正式成立,旋即迁都建业(今江苏南京市)。嘉禾三年(234年),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,御驾亲征合淝,大败扬州都督满宠。称帝后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等率大规模人航海,加强对夷洲(今台湾岛)、印度、东南亚等国的联系。又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;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,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。但同时,称帝后的的孙权日益骄奢独断且赋役繁重,刑罚残酷,人民经常起义反抗。在立太子方面,孙权也犯了很大的错误。太子孙登于赤乌四年(241年)病逝,年仅33岁。赤乌十三年(250年)孙权废了第二任太子、第三子孙和,又赐死第四子鲁王孙霸,最后立第七子(幼子)孙亮为太子,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。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。神风元年(252年)四月,孙权驾崩,终年71岁。谥号大皇帝,庙号太祖,在位24年。统治中国南方地区53年,长达半个世纪。 |
黄龙 | 公元229 | ||||||||
嘉禾 | 公元232 | ||||||||
赤乌 | 公元238 | ||||||||
太元 | 公元251 | ||||||||
神凤 | 公元252 | ||||||||
建兴 | 公元252 | 会稽王 | 孙亮 | 252 | 10 | 7 | 18 | 孙权的第七子 | 魏文帝黄初二年(221年),孙权为吴王,立长子登为王太子。黄龙元年(229年),权称帝,都建业(今江苏南京市),登为皇太子。太子官属有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、陈表等;宾客有谢景、范慎、刁玄等,“于是东宫号为多士”。登生母身份低贱,连其姓氏都末见于史册。孙权所爱王夫人生子和及霸,登常有让位于和之意。孙权赤乌四年(241年)登死。下一年,权立和为太子,不久,封霸为鲁王。权之爱霸,更甚于和,对霸的待遇,同太子没有什么两样。因此,和、霸不睦,大以也分为二部,比较正派的大臣如陆逊、诸葛恪、顾谭、朱据、屈晃、滕胤、施绩、丁密等维护太子,公主鲁班(孙权宠姬步夫人所生的长女,嫁给全综)、全综子寄、杨竺、吴安、孙奇等则想依靠鲁王捞取政治上的好处,所以拥戴霸而“诋毁大子”。一次,权得疾,谴太子到长沙恒王孙策庙祈祷,太子妃叔父家离庙很近.乃把太子请到家中。公主鲁班闻知,乃向孙权进谗,言太子不去庙祷告.却往妃家计议,于是和宠益衰,两派大臣的争斗也更厉害。孙权认为“子弟不睦,臣下分部……一人立者,安得不乱”。乃废太子和,赐鲁王霸死。另立所爱潘夫人幼子孙亮为太子。他是个聪明的皇帝,看到孙綝专权,图谋杀之,但最终失败。258年被丞相孙继废为会稽王,旋自杀 |
五凤 | 公元254 | ||||||||
太平 | 公元256 | ||||||||
永安 |
公元258 | 景皇帝 | 孙休 | 258 | 24 | 7 | 30 | 孙权 第六子 |
十八岁时,受封为琅琊王。太平三年(258年)九月二十六日,孙綝发动政变,罢黜孙亮为会稽王,迎立孙休为帝,孙休三次辞让而受,改元永安。孙休登基,封孙綝为丞相,孙綝权倾朝野,遂除孙綝。孙休在位期间,颁布良制,嘉惠百姓,促进了东吴的繁荣。孙休好文。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,设太学博士制度,诏立五经博士,为南京太学之滥觞,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。武功方面,无甚建树。曾图先统一南方,永安七年(264年),趁蜀中无主,西征巴蜀,屡败屡战。永安七年(264年)七月,孙休病重,不能语,尚能书;当年以三十岁英年早逝。侄孙皓继位。 |
元兴 | 公元264 | 末帝 | 孙皓 | 264 | 23 | 17 | 42 | 孙权孙,孙和子 | 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,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。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,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。群臣鉴于蜀汉之亡,认为主少国危,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,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。孙皓即位后,追谥父亲为文皇帝,并为他举行祭祀。孙皓初立时,下令抚恤人民,又开仓振贫、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,一时被誉为令主。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、暴虐治国,又好酒色,从而民心丧尽。另外,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 (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,被他知道而见杀) ,又曾迁都至武昌(今鄂州,非武汉),大兴土木。孙皓即位的次年,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,建立西晋。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。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襄阳等处的边防。两人均是东吴名臣。据正史记载,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,但因他们家族势大,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和他们的子孙。陆凯、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。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,政局转坏。不久,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,遂于280年挥军南下。吴军毫无抵抗之力。结果建业陷落,吴国灭亡,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。 |
甘露 | 公元265 | ||||||||
宝鼎 | 公元266 | ||||||||
建衡 | 公元269 | ||||||||
凤凰 | 公元272 | ||||||||
天册 | 公元275 | ||||||||
天玺 | 公元276 | ||||||||
天纪 | 公元27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