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号 | 庙号 | 名字 | 即位 时间 |
即位 年龄 |
在位 年数 |
死时 年龄 |
世系 | 备注 |
同光、 天成、 乾贞 |
武信王 | 高季兴 | 924 | 5 | 71 | 陕州陕石人,本名季昌 | 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年)任季兴为荆南节度使,梁末帝封以为渤海郡王,梁亡臣于唐,924年受封为南平王,后因与后唐争夺四川等州失败,转臣于吴,受封为秦王,先后使用后唐和吴年号 | |
乾贞、 天成、 长兴、 应顺、 清泰、 天福、 开运、 天福、 乾佑 |
文献王 | 高从诲 | 928 | 38 | 21 | 58 | 高季兴长子 | 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(928年)十二月十五日,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,高从诲嗣位。由于高季兴在位末期曾与后唐决裂,并向南吴称臣,而唐强吴弱、唐近吴远,因此高从诲嗣位后,回归向后唐称臣,为后唐任命为荆南节度使,兼侍中。长兴三年(932年),被封为渤海王。后唐闵帝李从厚应顺元年(934年)被改封南平王。荆南(南平)地狭兵弱,但因位处交通要道,每年各地区向中原政权的进贡,只要经过荆南,高季兴、高从诲父子就会截留使者,掠夺财物,等到对方加以指责或发兵攻击,就把财物归还,而且还不会觉得这种行为很丢脸。后来后唐、后晋、辽国、后汉先后据有中原,南汉、闽国、南吴、南唐、后蜀皆称帝,高从诲为求赏赐向他们都称臣,所以各国都叫他们为“高赖子”或是“高无赖”。 |
乾佑、 广顺、 显德 |
贞懿王 | 高保融 | 948 | 29 | 13 | 41 | 高从诲第三子 | 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(948年),南平王高从诲去世,高保融继位。不久,即被后汉任命为荆南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、兼侍中。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(951年),被封为渤海郡王。显德元年(954年),再被进封为南平王。高保融个性迟钝缓慢,没有什么才能,无论事情大小,皆委由其弟高保勗决定。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年),宋朝建立后,高保融愈发感到恐惧,因此一年之间三次进贡。同年,因病去世,赠太尉,谥贞懿王。 |
建隆 | 赠侍中 | 高保勖 | 960 | 37 | 3 | 39 | 高从诲第十子 ,高保融之弟 |
高保勗,字省躬,高保勗幼时为高从诲所喜爱,高从诲因事盛怒,见到高保勗必释然而笑,是故百姓称之为「万事休」。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年),高保融因病去世,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,因此遗命高保勗继位,总判内外军马事。不久,即为宋任命为荆南节度使。高保勗少时多病,体态瘦弱,但颇有治事之才。然而继位后,放纵荒淫而没有节制,白天召娼妓至官府,而挑选强壮的士兵,命其随便调戏淫谑,然后自己再和姬妾一同观赏做为娱乐。又喜欢营造亭台楼阁,花费人力物力无数,而不理国政,人民都很不满。建隆三年(962年),高保勗因病去世,被宋朝赠侍中。遗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继冲嗣位。高保勗去世后数月,南平即为宋所灭,有附会者即以其绰号「万事休」为预兆。 |
建隆 | 赠侍中 | 高继冲 | 962 | 20 | 2 | 31 | 高保融长子 | 宋太祖建隆三年(962年),高保勗因病去世,遗命高继冲权判内外军马事以继其位。后来高继冲亦被宋任命为荆南节度使。同年,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亦去世,年仅11岁的周保权嗣位,而境内大将张文表叛变,周保权向宋朝求援。建隆四年(963年),宋军讨伐张文表,假道荆南,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(今湖北江陵)城巷,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,南平亡。南平亡后,宋一度仍任命高继沖为荆南节度使。不久,高继冲举族归朝,被改命为武宁节度使(约在今江苏、安徽一带)。开宝六年(973年)高继冲於武宁节度使任内去世,赠侍中。高继冲镇守彭门(今江苏徐州),政事委诸僚佐,然有德政,因此被百姓请求留葬当地,但不被宋太祖允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