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号 | 纪年 | 庙号 | 名字 | 即位 时间 |
即位 年龄 |
在位 年数 |
死时 年龄 |
世系 | 备注 |
建隆 | 960 | 太祖 | 赵匡胤 | (960) | 34 | 17 | 50 | 父是赵弘殷 | 仕后周,以军功累至殿前都典检,掌禁军。恭帝显德七年(960年)一月,领兵到陈桥驿,与部将策动兵变,被拥立为皇帝,国号宋 |
乾德 | 963 | ||||||||
开宝 | 968 | ||||||||
太平兴国 | 976 | 太宗 | 赵光义 | (976) | 38 | 22 | 59 | 太祖弟 | 即位前任开封府尹、中书令,加封晋王,位在宰相之上。太祖卒,嗣位,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,978年吴越王投降,979年,北汉王投降,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,均遭受惨重失败。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。 |
雍熙 | 984 | ||||||||
端拱 | 988 | ||||||||
淳化 | 990 | ||||||||
至道 | 995 | ||||||||
咸平 | 998 | 真宗 | 赵恒 | (997) | 30 | 26 | 55 | 太宗第三子 | “性好学”,前期颇勤于政事。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,不顾寇准等反对,与辽国议和,签定“澶渊之盟”,每年向辽国进贡。另外,宋真宗时,发行“交子”,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。 |
景德 | 1004 | ||||||||
大中祥符 | 1008 | ||||||||
天禧 | 1017 | ||||||||
乾兴 | 1022 | ||||||||
天圣 | 1023 | 仁宗 | 赵祯 | (1022) | 13 | 42 | 54 | 真宗第六子 | 以皇太子嗣位, 原名受益,仁宗即位是才12岁,由皇太后垂帘听政,1033年亲政,仁宗“好近女色”,军事,政治均无大作为,与西夏交战战败,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,但是为人宽厚,可称为仁君。死于1063年。 |
明道 | 1032 | ||||||||
景佑 | 1034 | ||||||||
宝元 | 1038 | ||||||||
康定 | 1040 | ||||||||
庆历 | 1041 | ||||||||
皇佑 | 1049 | ||||||||
至和 | 1054 | ||||||||
嘉佑 | 1056 | ||||||||
治平 | 1064 | 英宗 | 赵曙 | (1063) | 32 | 5 | 36 | 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 | 因仁宗无子,被立为皇太子,仁宗死后即位。英宗“有性气,要作为”,提倡简朴,只是在位时间过短,死于1067年。 |
熙宁 | 1068 | 神宗 | 赵顼 | (1067) | 20 | 19 | 38 | 英宗长子 | 以皇太子嗣位,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,新法推行了十几年,取得一定效果,但在大官僚,大地主的反对下,于神宗死后废除。神宗在位时,司马光编纂《资治通鉴》完成,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。 |
元丰 | 1078 | ||||||||
元佑 | 1086 | 哲宗 | 赵煦 | (1085) | 9 | 16 | 24 | 神宗第六子 | 以皇太子嗣位,即位时10岁,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,起用司马光,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。 |
绍圣 | 1094 | ||||||||
元符 | 1098 | ||||||||
建中靖国 | 1101 | 徽宗 | 赵佶 | (1100) | 19 | 26 | 54 | 神宗第十一子 | 即位前封端王。宋哲宗死后,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。任用奸相蔡京,吏治腐败。在位期间,爆发了诸如宋江,方腊等农民起义。1125年金兵南下,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(钦宗),自称太上皇。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,死于五国城(1135)。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,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。他工画花鸟,书法首创“瘦金体”。 |
崇宁 | 1102 | ||||||||
大观 | 1107 | ||||||||
政和 | 1111 | ||||||||
重和 | 1118 | ||||||||
宣和 | 1119 | ||||||||
靖康 | 1126 | 钦宗 | 赵桓 | (1126) | 27 | 2 | 62 | 徽宗长子 | 政和五年(1115年),立为皇太子。宣和七年(1125年)12月,受父禅即帝位。靖康元年(1126年)11月,金兵攻破汴京。明年二月,金废钦宗及太上皇徽宗为庶人,虏诣金国,北宋亡。帝在位一年又四个月。 |